书香致远•荐文悦读(127)| 王晗:于档案间观照人生
——读《仅此一生,人生哲学八讲》有感
王晗,199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仙桃人,大学学历,毕业于河北大学档案学,2017年9月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仙桃市人民法院工作,现任综合办公室干部。
《仅此一生,人生哲学八讲》,乃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之佳作。在这部著作里,仅以短短八个章节,便精妙阐述了“人”作为茫茫大千世界一员,该如何去深刻认识自我、努力成为自我、全力成就自我的深邃哲理。于法院档案工作的天地中,日常时光皆被各类卷宗紧紧填满。在忙碌于整理、归档与保管的繁琐流程里,脚步匆匆,内心亦难得有片刻宁静去翻阅一本与工作无关的书籍。然而,一次偶然的机缘,让我邂逅了何怀宏教授的《仅此一生,人生哲学八讲》。书中内容,宛如一束温暖的光,穿透工作与生活交织的重重迷雾,给我带来诸多深刻的感悟与宝贵的启示。
工作与生命意义的深刻关联
本书开篇便掷地有声地指出:“人生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思考,尤其是一种反省式的系统思考。”诚哉斯言,如果内心的困惑与迷茫未曾得到妥善解决,又怎能在工作中全情投入、尽善尽美呢?这让我不禁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工作。往昔,对于每一本或薄或厚的案卷,我仅仅抽象地理解为一个个案件从起始到完结的全部过程。然而,如今细细思量,这对我来说看似普通的案卷,对于当事人而言,极有可能是他们独一无二、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他们或许因一场纠纷而陷入困境的泥沼,苦苦挣扎;或许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而据理力争,勇往直前。案卷,就像一位无声的记录者,承载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得失成败,是他们人生片段的永恒定格。所以,在每人仅有一次的人生旅程中,每一段经历都值得被用心收藏。而我们,便是这些珍贵记录的守护者,肩负着守护历史、传承正义的神圣使命。
德性与职业操守的完美契合
书中提及诚信、同情、勇敢、公正、容忍、自律六种美德,犹如六颗熠熠生辉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同时,也强调了人性的有知无知、可善可恶、群性个性。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既可以如傲立枝头的花朵,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也可以似融入大海的水滴,汇入社会的洪流之中。我们可以享受独处的宁静,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也可以积极交流,与他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我们可以愤世嫉俗,对世间的不公发出怒吼;也可以开放包容,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万物。而关键之处,便在于如何精准把握这个微妙的度。严谨、专注、包容,这是我职业的严格要求。档案工作宛如一座精密的仪器,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细致入微、准确无误、真实可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档案的质量,为司法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选择与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
书中有云:“真正的人生意义,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长久的积累与沉淀。”关于人生选择与责任的深刻探讨,宛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在我的工作日常。法院档案工作,不像审判岗位那样光芒四射、备受瞩目。有时候,我也会在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中,产生懈怠与麻木的情绪。然而,正如书中所言,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如同一把双刃剑,伴随着沉甸甸的责任。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便要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确保档案安全、准确、有序的重任。当面对卷宗归档时,是选择敷衍了事,让责任如流水般从指尖溜走;还是仔细审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完成每一项任务?这一选择,不仅体现着对工作的担当,更决定着自己人生价值的高度。
阅读《仅此一生,人生哲学八讲》,于我而言,宛如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在法院档案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与深刻的共鸣。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对工作和生活的全新认知,如一位虔诚的行者,继续在档案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我会用心守护好每一份档案,让它们成为公平正义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