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法院“文书+庭审”双丰收,一起来听听她们的实战心得吧~

发布时间:2025-07-10 点击数量:40

近日,汉江中院办公室印发《关于汉江两级法院2025年优秀裁判文书、优秀庭审评选结果的通报》,仙桃法院两份裁判文书、一场庭审获表彰~

那么,荣誉获得者有什么话想说呢?她们在审判实践中又有哪些宝贵经验呢?下面就请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毛嘴人民法庭副庭长  肖竹青

作为一名入额不到两年的年轻法官,这份裁判文书能获得认可,于我而言,不仅是一份荣誉,更让我对裁判文书背后承载的司法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迎难而上,在啃“硬骨头”中筑牢文书根基。裁判文书的说服力,始于对案件事实的精准把握和法律适用的严谨论证。刚接触这起股权转让纠纷案时,错综复杂的交易背景、交叉缠绕的法律关系曾让我倍感压力——股东间的恶意串通争议、公司减资与股权回购的程序纠葛、股东会决议的反复变更等,每一个争议焦点都考验着对法律规则的理解与运用。为理清脉络,我坚持钻研指导案例与学术文献,用法律关系图梳理交叉持股情况,标注每一份证据的核心信息,逐一拆解论证被告十项抗辩意见。正是在这种反复对比事实和法律的“煎熬”中,案件逻辑主线逐渐清晰,为文书写作打下了扎实的事实与法律基础。

薪火相传,借前辈指引照亮办案迷途。文书的打磨离不开前辈法官的“传帮带”。当我陷入“公司承诺减资后能否回购股权”的困惑时,黄超庭长带我复盘案件事实,指出关键证据的瑕疵,并提醒我注意减资程序的具体流程。当我在“关联交易”问题上卡壳时,陈显林法官逐字逐句和我详细分析探讨关联交易的立法初衷和范围定义,这些经验之谈,远比书本上的理论更鲜活、更实用,也让我明白好的裁判文书,既要守住法律底线,又要贴合实践逻辑。

文书淬炼,让裁判说理成为法治微光。如何把复杂的法律问题讲得清晰透彻?如何让败诉方也能理解裁判的逻辑?为此,在撰写判决书时,我反复斟酌每一个表述,既要确保逻辑严密,又要让当事人看得明白,力求对被告的每一项抗辩意见,都能进行释法说理式的分析与回应,让法理看得见、摸得着。

这份文书的获奖,对我而言是肯定,更是鞭策。作为年轻法官,唯有始终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对待每一起案件,以抽丝剥茧的耐心厘清每一处事实,在专业打磨中坚守初心,在传承指引中明晰方向,才能让每一份裁判文书都成为照亮法治之路的微光,不负胸前的法徽与心中的正义。

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  杨丽蓉

这份裁判文书有幸获奖,对我而言既是肯定,更是梳理写作心得的契机。一份经得起检验的刑事法律文书,既要恪守法律的刚性准则,亦要传递司法的人文温度。回望整个撰写过程,有几点体会想与大家分享。

一是严格坚持以证据为中心。叙述事实层次要分明,条理要清晰,避免跳跃式论证与逻辑断层。无论是被告人供述与辩解的印证,还是物证、书证的分析,都力求层次分明、环环相扣,裁判文书才能立得住、站得稳。

二是判决书整体需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刑事案件往往涉及多起事实、多项罪名,文书写作最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对核心犯罪事实、争议焦点应当浓墨重彩,对无争议的程序性事项则需简明扼要,避免冗余表述。

三是说理要充分,用语需规范。撰写文书时,应坚持以法律为准绳,结合立法精神与司法实践详细论证,将抽象法条转化为具象的逻辑叙事。用语上也需坚守法律术语的规范性,做到表达准确、逻辑清晰、用语庄重客观。

四是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既严格依据犯罪事实、情节、社会危害性把握法律尺度,也充分考量被告人的认罪悔罪态度、前科情况等因素,做到量刑客观公正,在罚当其罪的基础上展现司法温度。

每一份判决都是法治进程的刻度,每一段说理都是正义实现的注脚。唯有不断锤炼法律思维、精进写作技艺,才能写出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的法律文书,在字里行间铸就司法公信的丰碑。

道交审判团队负责人  邹  容

很荣幸能获得“2025年度汉江两级法院‘八佳庭审’”这一殊荣,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激励我继续前行的动力。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对做好优秀庭审的感悟。

做好优秀庭审,精心准备是基础。每一个案件都有其独特性,庭审前需全面深入研读卷宗,梳理案件关键事实与争议焦点。此外还需要广泛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及类似案例,确保对案件涉及的法律适用有精准把握。唯有准备充分,才能在庭审中做到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庭审过程中,公正中立是核心。审判员是法律的执行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护者,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尊重其诉讼权利,保障他们充分表达观点和诉求;同时,需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不偏不倚地主持庭审,确保庭审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把控庭审节奏也至关重要。庭审如同一场交响乐,需要审判员精准把握节奏与韵律,既要保障当事人充分陈述意见,又要避免庭审陷入拖沓。通过恰当的语言和方式引导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展开陈述与辩论,方能有效提升庭审效率。

庭审结束并不意味着工作的完成,及时总结反思同样不可或缺。每一次庭审都是学习与成长的契机。庭审后回顾全过程,分析可改进的环节,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才能在实践中持续进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精进业务,为每一件案件的公正高效审结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