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 从“对骂”到“对话”,他们解了法结化了心结~

发布时间:2025-10-20 点击数量:78

“太感谢你们了,不仅帮我拿回了工钱,还解开了我们心里的疙瘩!”拿到尾款的张某激动地说道。

近日,仙桃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因私房改建施工服务引发的欠款纠纷。

尾款拖欠起纠纷

2025年5月,张某与李某通过微信达成协议,约定由张某为李某的私房改建工程提供挖掘机施工服务。工程完工后,经微信对账确认,李某尚欠张某9000元施工尾款未结清。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张某诉至仙桃法院。

争议背后藏积怨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马敏经查阅卷宗,了解到双方争议金额不大、案情相对简单,为减少当事人诉累,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决定启动先行调解程序,力争快速化解矛盾。

然而,调解工作伊始,双方积累的负面情绪瞬间爆发。

“欠我9000元是微信上白纸黑字对账确认的!我催了无数次他都不理,这就是耍赖!”

“我做生意几十年,从来不少人一分钱!张某的施工价格比别人高,工期还超了,给我造成了损失不说,我主动打电话谈结算他也不接,催款时倒在微信里骂我!我不差这几千块,我就是要讨个公道!”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情法交融促和解

眼看矛盾即将升级,马敏果断将二人分开做调解工作,安抚双方情绪。

“老张,老李欠付工程款是事实,但对于他提到的施工价格、工期问题,咱们也要换位思考,多体谅对方,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老李,拖欠款项确实不妥,但感情用事更解决不了问题,咱们应聚焦‘把事情理顺了,把钱算清楚’,才能避免多花时间、多添麻烦。”

经过多轮释法说理与情绪疏导,双方的对立情绪逐渐缓和。

“是我太冲动了,这钱我早就该结。”李某主动道歉。

“我也有不对,不该一直拒接电话,更不该骂人。”张某表示自己也有不当之处。

最终,在马敏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李某当场向张某支付款项7700元,张某当庭撤回起诉。至此,该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法官提醒

契约精神要恪守,理性维权是正道。在日常经济往来中,若发生纠纷,应保持冷静沟通,通过协商、调解等多元方式理性解决分歧。如协商无果,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切勿因情绪对立扩大矛盾,更不能采取辱骂、威胁等过激行为。